左翼電影對現實主義主導地位的確立
左翼電影對現實主義主導地位的確立
左 翼電影一開始就很明確地把現實主義寫在自己創作的旗幟上。席耐芳(鄭伯奇)曾代表左翼電影界宣稱:要創作出“暴露性的作
當然,左翼電影與早期進步電影並不是完全沒有聯繫。左翼電影並不是在廢墟上誕生的,而且當時的環境也還十分險惡,觀眾的思想狀況和欣賞水平也不能不照顧 到。所以,左翼電影中不少也仍是以女性生活和工作為主的。左翼電影開拓性的作
但左翼電影確實比以前有大的飛躍。
首先,即使是傳統題材,左翼電影也努力深掘其現實意義,發掘其社會價值。同樣是描寫妓女的悲慘命運,《神女》就比《上海一婦人》的社會性強多了,對社會現 象的反映更廣闊,對社會弊端的揭示更深刻。而把《新女性》與《棄婦》相比,更可看出編導精神進步的程度。“棄婦”受驚嚇而死,死了就死了,與社會環境沒有 太多關聯,只是空令人同情一番。而《新女性》就不同,韋明歷經各種黑暗邪惡勢力的摧殘之後終於被吞噬,則不單是喚起人們的同情,而且令人憤怒。不僅如此, 蔡楚生同時還展示了與韋明不一樣選擇的李阿英的形象,預示著女性解放的正確道路。
其次,左翼電影的視野也較先驅者們擴大了許多。絕不是局限於家庭婚姻的狹小天地中,而是展現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卷。雖說鄭正秋也寫到過女工的生活,但他卻 較多地從女工與後母的關係上來處理,未免顯得狹隘和單薄。而在左翼電影中,以工人、農民的生活和鬥爭為題材的影片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。夏衍的第一部電影作
當然,左翼電影更具特色的還是對重大社會現象保持了高度敏感,並有能力和魄力加以處理。《時代的兒女》真實展現了1925至1927年間暴風
由於接受共產黨的領導,左翼電影家們一開始就有了思想的制高點,對複雜的社會現象有比較透徹地剖析,較能達到生活的本質中去,並對社會的發展趨勢有比較准 確地把握。中共電影小組在1933 年5月組織了一場關於電影文化運動方針任務的討論。討論中明確指出:中國電影當時的任務和中國革命的任務是一致的,即反 帝反封建。具體到電影創作的取材上,討論中提出了三大題材,一是反帝影片的題材,包括帝國主義對於弱小民族的侵略,帝國主義如何利用封建勢力,帝國主義內 的種種矛盾,宗教侵略,反帝戰爭反帝運動,反對帝國主義走狗,等等;二是反封建影片的題材,包括封建階級成為帝國主義的工具,對於民眾的剝削、欺騙與鎮 壓,橫徵暴斂、殺人如草、陽善陰德,軍閥戰爭苛捐雜稅,災荒,等等;三是暴露都市社會生活的黑暗,描寫小市民階層的痛苦、悲哀和動搖,指出他們的出路等。 討論中還涉及到創作方法、大眾化、電影評論、思想言論和攝製放映自由、電影文化運動的組織領導等問題。其中關於電影創作的要求,都陸續在創作實踐中有所體 現。大部分影片,都不但不再存有改良主義的幻想,而且都深刻地看到了階級分化、階級對立、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。在那個時代,階級鬥爭和民族矛盾是尖銳存在 的,忽視或漠視其存在不但談不上是現實主義態度,根本就是對現實的模糊糊塗認識。而對工人農民的表現,也不復是一味地宣染他們的忍讓和屈從,而是著重描繪 他們的覺醒和抗爭。
在電影的藝術形式上,左翼電影也有自己的探索和自覺的追求。力求樸實真切,明快生動。為保證這一點,甚至讓演員深入實際生活去感受和認識,《鹽潮》劇組就 曾到澉浦海邊去熟悉生活。而《春蠶》為保證場景的逼真,特地從浙江請了幾位熟悉育蠶的老農來做顧問。對鏡頭的剪輯,也要求流暢明白,回避倒?回憶等鏡頭處 理方式。
但一些影片中的“意圖”大於“形象”的傾向,也從此埋下了根子。
左翼電影影響所及,促使一些思想進步的電影編導也拍出了一些出色的影片。鄭正秋後期代表作《姊妹花》、費穆的《城市之光》、孫瑜的《小玩意》等影片,雖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,但還是都取得了一定的現實主義成就。
在左翼電影工作者和進步編導的努力下,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在中國電影創作中開始佔據主導地位。當然,在左翼電影運動時代,現實主義更多地與“暴露性”聯繫在 一起。不過,一些基本的認識和表現現實的方式亦由此被確定下來,給後來的電影創作以深遠的影響,一直延續到了新時期之初。
類別: 現實主義:中國影視創作的主流
年代: 20世紀
順序代碼: 09-58
主題詞或關鍵字: 影視
欄目關鍵字: 20世紀的中國影視
出處: 20世紀的中國文學藝術卷
輔助分類項: 20世紀